伊恩·史蒂文森著作《二十案例示轮回》

标签:书籍案例研究Ian Stevenson

概要

Ian Stevenson 博士于 1966 年出版了《二十案例示轮回 -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收录了他实地走访调查得到的二十个案例,按文化背景来组织,每章对应一个,包括印度、斯里兰卡、特林吉特(Tlingit)、巴西等。 每一章开始作者会先介绍当地文化、民族的由来、该文化对轮回的看法、调查研究的方法与过程等,然后再介绍具体的案例。

Example description

Ian Stevenson

Ian Stevenson (伊恩·史蒂文森)是一名美国精神病学家,也是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知觉研究部的创始人和主任。

他曾在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担任教授五十年。1957 年至 1967 年,他担任精神病学系主任,1967 年至 2001 年担任卡尔森精神病学教授,2002 年担任精神病学研究教授,直到 2007 年去世。

作为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感知研究部的创始人和主任,史蒂文森以研究他认为暗示轮回的案例而闻名——情感、记忆甚至身体特征可以从一个化身传递到另一个化身。 在他四十年的国际田野调查中,他研究了三千个声称记得前世的儿童案例。在轮回领域,他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等。

这些轮回的证据与研究曾受到许多质疑和批评,面对这些声音, Ian Stevenson 曾这样说:

The evidence is not flawless and it certainly does not compel such a belief. Even the best of it is open to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s, but one can only censure those who say there is no evidence whatever.

这些证据并非毫无瑕疵,也并不足以去支持人们相信轮回,即使其中最好的证据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那些声称根本没有证据的人应该受到指责。

资料与引用

序言

超心理学研究自其创始之初就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人格的存活或者在身体死亡后某部分的存活。超心理学所考虑的存活的初步证据主要是像闹鬼和死者鬼魂现身、离体经历以及通过媒体或敏感人士接收到的据称直接或间接来自已故人体但思想或个性幸存的通讯。这些证据所涉及的存活概念将是非肉体存活。然而,如果存活确实存在,可能采取转世的形式,要么是在死亡后立即发生,要么可能是在非肉体存在的一段时期之后。这种概念在西方并不普遍存在,但其合理性使得一些西方最杰出的思想家对其产生了兴趣。古代的有毕达哥拉斯、柏拉图、普罗提诺斯和奥利根;现代的有休谟、康德、费希特、叔本华、勒诺维耶、梅塔加特、沃德和布罗德。

1860年,一位博学的一神论牧师威廉·R·阿尔杰(Rev.W.R. Alger)出版了一部开创性的著作《未来生活学说的批判史》。在其中,他考虑了在其他存活概念中“灵魂离开身体后在另一个身体中重新出生的概念,每个后续存在的等级、特征、环境和经历取决于它在前世中的品质、行为和成就”。他指出,在东方,这个观念的拥护者当时达到了六亿多人。并且,作为对“灵魂转世理论能够奇妙地解释人类生活世界中的道德不平等、不公正和多种邪恶现象的广泛和牢固信仰”的解释,他在他的作品第十版(1880年)中指出,“灵魂转世的理论适应性得以解释道德不平等、不公正和多种邪恶现象在人类生活世界中呈现出来的混乱”(第475页)。

然而,显然,这些转世假设的优点并不能证明它的真实性;因为世界可能确实充满不公正、不平等和邪恶,就像它表面上展现的那样。

那么,如果有人问什么才构成转世的真正证据,唯一可见的答案似乎与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曾经生活在几天、几个月或几年之前的问题相同。答案是,他现在记得在那个早期时光里生活过,处于某个特定的地方和环境中,那时做过某些事情并有过某些经历。

但是,有人现在声称能够类似地记得在现在的生活之前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吗?

虽然这种声称的报道很少见,但确实存在一些。提出这种声称的人几乎总是一个年幼的孩子,这些记忆在几年后逐渐消失。当他能够提及他所声称记得的早期生活的详细事实,而这些事实在最终的调查中证实,但他在现在的生活中没有机会以正常方式学习,那么这个问题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解释他的记忆的真实性,如果不是假设他确实曾经过早期的生活。

史蒂文森博士亲自调查、报告并在美国超心理学研究协会的《学报》中讨论的二十个这类明显且大部分得到证实的记忆案例,并不是他声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它们确实将这个问题引入了读者的视野,因此与那些暗示非肉体存活的更多案例一样有趣和重要,而这些案例是超心理学研究长期关注的对象。

C. J. Ducasse,

Chairman,Publications Committee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印第安人案例 William George

老威廉乔治是他那个时代著名的阿拉斯加渔夫。和其他的特灵吉特人一样,他相信转生。到了晚年的时候,他显然有所疑虑,同时又抱有要回来的强烈愿望。好几次,他告诉他喜爱的儿子雷吉纳尔德•乔治和媳妇说:“如果真有转生这种事的话,我就会回来做你们的儿子。”他又多次补充说:“你们会认出我来的,因为我会有象我现在一样的胎痣。”于是,他会指着两个显眼的黑痣,都是半英寸大小,一个在左肩头上,另一个在左小臂内侧由肘窝往下两英寸的地方。1949年夏天,老威廉大约六十岁,他又再次表示了死后要回来的意愿。这一次,他将一块他母亲给他的金表交给了他的爱子,同时说到:“我会回来的,把这块表替我保存好。我要来做你的儿子。只要转生这事是真的,我就会干的。”此后不久,雷吉纳尔德•乔治回家度周末,把那块金表交给了他妻子苏珊•乔治并把他父亲的话告诉了她。苏珊把那块表收藏在一个珠宝盒里,一直存放了将近五年。

1949年8月初,上述事情发生的几个星期之后,老威廉从他掌管的渔船上消失了。船员们都不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事,搜寻员也找不到他的尸体。有可能是他落水后被海潮带到了海里,在那片水域容易发生这种事。

老威廉的儿媳雷吉纳尔德•乔治太太紧接着就怀孕了,并于1950年5月5日分娩,离她公公去世刚刚九个月。这孩子是她十个孩子中的老九。在分娩期间,她梦到了她公公出现在眼前并说他等着瞧他儿子。显然,乔治太太当时没有将这个梦境和她公公的转生联系起来,因为当她从麻药中醒来时,她被吓住了。她预期见到她公公时,应该是他在生时的成年人影像,就象她在梦中见到的那样。但是,她所见到的却是一个怀孕足月的男婴,左肩头上和左小臂内侧刚好在他爷爷所说过的地方有黑痣。孩子的胎痣大约是他爷爷胎痣的一半大小。这些胎痣就给他父母为孩子取他爷爷的名字提供了依据,所以,他就成了小威廉•乔治。

小威廉一岁时得了严重的肺炎,直到三、四岁才会讲话,而且口吃严重。虽然他父亲雷吉纳尔德•乔治到了1961年还非常关心他的口吃问题,但在后来的年头里也就慢慢地变好了。根据小威廉在学校的表现,他的智力似乎属于中等。

随着小威廉长大,他家人对他行为的观察使得他们更加确信老威廉回来了。这些行为有好几类,首先是喜欢、不喜欢和一些自然倾向的特征都和他爷爷相似。例如,老威廉年青时打篮球严重地扭伤过右脚踝,后来走路有点瘸,而且右脚往外撇,走路有一种独特的步态。小威廉也有相似的步态,走路时右脚也是往外撇,他的父母见证了这一点。不过小威廉在小的时候,这种异常并不明显。家里人也注意到了小威廉的长相和体态都象他爷爷,他还象他爷爷那样喜欢打扰周围的人,给周围的人提警告。他过早地显示出了捕鱼和渔船方面的知识。他知道最好的鱼饵,当第一次被放到船上时,他似乎就已经知道如何撒网。他还显得比他同龄的男孩更怕水,比同龄的孩子更严肃、更懂事。

对小威廉行为的第二类观察表明,他几乎完全就是他爷爷。例如,他把他伯祖母叫做“姐姐”,这实际上是她和老威廉的关系。同样,他把他的叔伯和姑姨(雷吉纳尔德乔治的兄弟和姐妹)叫做儿子和女儿。而且,他对他们的行为表示了适当的关心。例如,他两个儿子(叔伯)的过量饮酒。小威廉的兄弟姐妹常常假装叫他“爷爷”,他也不反对。(随着小威廉长大,他和他爷爷相同之处稍有减退。)他父亲认为小威廉太关心他的过去了,也注意到他的头脑“想入非非”。由于这个原因,加上“老人们”警告说,回忆前世会造成伤害,小威廉的父母就阻止他谈论老威廉的生活。

第三,小威廉对一些人和地方的知识,在他家人看来,已超过他通过正常渠道所能学到的。在小威廉四到五岁之间,有一天,他母亲决定查一下珠宝盒里的珠宝,就在卧室中把珠宝都倒了出来,把老威廉的金表也拿了出来。就在她查看这些珠宝时,一直在另一间房里玩耍的小威廉走了进来。一看到那块金表,他就拣了起来并说:“这是我的表。”他紧紧地抓住那块表,重复着说是他的。他母亲花了好长时间都未能说服他放下那块表。最后他总算答应了将表放回珠宝盒。打那以后直到1961年,小威廉时常向他父母要“他的表”。实际上,随着他长大,他对那块表的索要更坚定了,还说他现在应该拥有它了,因为他已经长大了。

雷吉纳尔德•乔治夫妇都肯定那块金表自1949年7月乔治太太放到珠宝盒里后就一直留在那里,直到五年后她找珠宝时才拿出来。他们同样肯定他们从没有当着小威廉的面谈过金表的事。他们记得他们向家里的好些人谈过老威廉在死前给了他们这块表。但是,他们确信这些人都不可能向小威廉提起过这块表。对这几点的肯定,使得小威廉的父母对小威廉能认出金表比他们看到他在老威廉相同的地方有黑痣更为惊奇。在他们看来,认出金表纯属偶然。雷吉纳尔德乔治太太并没有想让孩子看到那块表。他只是在她收拾珠宝盒时碰巧闯了进来,她没给他任何提示,他就认出了那块金表。

到1961年,小威廉已经大量失去了和他爷爷相同的地方,除了偶尔索要“他的表”和一点残留的口吃外,他和他同龄的正常小孩一样。

乔治太太说,她并没有强烈的意愿,希望她公公回来做她的儿子。然而,在她谈论此事时,从她脸上快乐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她很满意她公公在众多女性亲戚中选择了她作为他的下一个母亲。她公公选择她,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她正巧是他爱子的妻子,可以说至少部分是因为对她的正当感情。雷吉纳尔德•乔治先生肯定是他喜欢的儿子,而其他孩子对他们父亲的幸福既不负责任也不关心。雷吉纳尔德•乔治回报了他父亲对他的喜爱,他确实想他的父亲回来做他的儿子,并期望他能完成他的心愿。